做了七年免费志愿咨询,他说“想影响人的行为很难”
2021年6月28日,做年志愿咨询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高三毕业生在学校微机室填报高考志愿。免费 (视觉中国/图)
相关报道详见《志愿之苦:数字鸿沟、父母意志、影响博弈风险如何决定考生的做年志愿咨询命运?》
2022年高考季告一段落。叶晓阳已经连续七年为各地考生提供高考志愿填报公益辅导。免费
叶晓阳是说想布朗大学教育经济学博士后。2016年在密歇根大学念博士时,影响他随硕士导师、做年志愿咨询北大教育学院副教授丁延庆一起,免费在宁夏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说想教育扶贫实验。这个项目后来被命名为“我们都有光明的影响未来”(The Bright Future of China)。他们希望通过信息干预,做年志愿咨询帮助贫困地区的免费学生填报高考志愿,减少高分低录现象。说想
2022年,叶晓阳通过公众号发布了高考志愿系列讲座,并组建了答疑群。讲座设计上,叶晓阳确立了两个主题,一个是信息与偏好,另一个是策略。前者包括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后者是关于录取概率和模拟填报。为了更精准地帮助考生,他还设计了一个报名问卷,填写完成后,才能获取讲座信息。
七年过去,现在的叶晓阳对高考志愿填报制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他看来,一个最理想的填报制度,在于放开限制,让考生可以依据个性化的偏好从高到低排序到无限,而非被迫采用其他的策略和方法,造成“偏好的扭曲”。
2022年7月29日,叶晓阳跟南方周末记者谈了谈七年下来,他对高考招生录取的了解。在叶晓阳看来,近年随新高考改革而逐步实施的院校-专业平行志愿填报模式,大大缓解了考生分数和录取结果的不匹配,应该得到更广泛应用。
让学生学习思考自己的偏好
南方周末:比起往年,2022年的志愿填报难度有无增加?是否有意外情况出现?
叶晓阳:今年还是很难,不确定的情况不少。首先,老高考和新高考中的院校-专业组模式(区别于院校-专业模式)志愿填报,对考生的相关知识和策略的要求都很高,滑档、退档、专业调剂的风险依然存在。其次,目前各地实行新高考改革的时间不长,考生缺少往年信息对照。新高考首年是最难的,可能出现更多高分低录或低分高录;次年第二难,因为大家参考的是前一年相对比较混乱的录取结果。
此外我观察到,一些省份的考生人数或分布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重庆今年选历史的人数变少了,而选物理的比较多,这使得两年的相同位次不可比;反过来,有的省份本科扩招,相同位次可能“更值钱”了。诸多因素同时发生变化,不确定性和复杂性都增加了。
今年比较受关注的是个别高校在一些省份
(责任编辑:综合)
-
央视网消息:“五一”假期,全国多地迎来旅游热潮,各地也推出特色活动,为假日经济注入新动能。在山西太原,众多游客来到太原市植物园内排队打卡网红电梯。据了解,太原植物园60米长的网红星空电梯在“五一”假期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杜洁) 预计到2015年,日照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53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的20%。4月17日,记者从我市新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中获悉,我市将为65岁及以上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刘祥彩) 雨,大雨! 在23日饱受了28.9℃高温的莒县、五莲市民也许早已猜测到,这场春雨不可避免。市气象台专家预报说,受高空槽和地面气旋的共同影响,24日到25日我市有一次明显降 ...[详细]
-
面积大、分布广等特点冠绝江北。每年四月至六月盛花时节,五莲山风景区内的野生杜鹃花漫山遍野竞相开放,远观似云锦流霞、灿烂缤纷,近观万紫千红、馨香袭人,成为国内观赏杜鹃花的胜地。以花为媒,五莲县连续举办了 ...[详细]
-
国家发展改革委12日发布《“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根据方案:•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确保外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孟凡虎)4月17日,全国集中开展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我市在日照分会场组织收听收看,副市长刘兆亮出席。 据了解,全国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蒋月阳 实习生 王艺臻) 4月18日,市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带着连日来社会各界的好心人士为张永年募捐的31700元爱心善款,来到岚山区巨峰镇张永年的家中,又为这对夫妇送去了希望。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张源)4月18日,市“文物行政执法督察宣传月”启动仪式暨“国际古迹遗址日”庆祝活动举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丽萍,副市长杨留星,市政协副主席林玉营,日照军分区副司令员徐树良出席活动。 ...[详细]
-
五一假期去哪玩?住海草房民宿、观测湿地候鸟,这些不必挤进人潮的新体验,可能在你身边的小城就能实现。“小而美”的县域经济,让每座小城的特色产业和文化底蕴得以展露,也塑造别样的文旅消费体验。打开小城“盲盒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夏宗伟 通讯员 马德民 辛有东)“孩子从小就喜欢画画,这次书画展汇集了沂蒙画派的精品力作,所以我特地来感受感受艺术的熏陶,让孩子多向这些艺术家们学习。”4月9日,一位家长带着孩子参 ...[详细]